(通讯员 谢家兴)品读《人间词话》讲座活动于5月15日在我校倍阅书店顺利举行。本次活动由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李程主讲。本次主题讲座也是“芸窗共读”系列活动中,共读《人间词话》这一单元的重要组成部分。在图书馆“阅读推广人”志愿者团队的组织下,同学们与王国维的“诗词世界”进行了一场跨越时空的交谈
李程老师在讲座开始前表示同学们不必过于拘谨,尽管将这次讲座当做一场面对面的“诗词交流”。同时,也勉励同学们要“把阅读当做一种习惯”。

讲座伊始,李程老师便指出,“创作和理论是不可分割的”。因此,要想读懂《人间词话》、读懂王国维,不仅需要我们对古诗词有更深厚的积累,也需要我们对王国维其人有更立体的认识。

故此,在讲座的开头,李程老师便对王国维所处的历史时空和人生境遇展开了充分的叙述。并着重提到了叔本华、尼采等西方哲学家所带给王国维的智识上的启发。因此在他的创作中不仅有着老庄遗风,也有着深邃的哲学思辨。
在具体的内容讲解中,李程老师首先重点讲解了不同学者对于王国维所提倡的人生“三重境界”的理解。其中叶嘉莹先生的理解是这样的:第一重境界,是我们在经历了幼稚以后对更宽广的未来的追求和期许,可能会茫然无绪,却无须悲哀与困惑。第二重境界,是为着目标奋斗的执着,尽管困勉艰苦,可依然执着无悔。第三重境界,是理想实现后的满足与喜悦,是坚持到底的回报带来的快乐。
而后,在带领同学们具体体会不同诗词中的“境界”时,李程老师指出:“小词也有大境界,虽然有些诗词描写的是个人化的情感,但也不一定代表它没有大的境界,境界无法用描写的对象所衡量,而应该是用词人所表达的一种情感。”
在这之后,李程老师还询问了同学们所认为的人生第四重境界是什么,一位同学回答道:“第四重境界应是:回首向来萧瑟处,归去,也无风雨也无晴。”
老师讲解结束后,讲座进入了中场休息环节。现场同学以击鼓传花的方式选出幸运观众,然后让其分享自己喜欢的诗词以及原因,其中一位同学提到,自己最喜欢的正是先前那位同学分享第四重境界——竹杖芒鞋轻胜马,谁怕?一蓑烟雨任平生。”因为这句诗陪伴自己走过了很多困难的时光。
在这个环节中,李老师也进行了一些诗词的补充,与同学们一起亲切交流。



最后答疑环节,李老师耐心解答了同学们的疑问。其中包括了如何将诗词与旅游结合使其更深入人心、同学们在阅读过程中的疑惑。


最后,李程老师和全体与会同学进行合影留念。会后,部分同学们觉得自己在听完讲座后对阅读《人间词话》以及“境界说”有了更多的理解。
每一首词中都藏着作者的灵魂,从中可以看到词人的苦乐悲欢。《人间词话》作为一部大家之书,融贯中西方美学,为我们提供了一条通向诗词的幽深曲径。希望我们都能够通过这本经典好书,抵达诗词的天地乐园。